查看原文
其他

尹鸿、姚晨、李少红等为艺术电影高质量发展发声

姬政鹏 中国电影报 2023-12-30

   文 / 姬政鹏

编辑 / 李佳蕾

责编 / 杜思梦


5月11日,由中国电影资料馆(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)主办的促进艺术影片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。



中国电影资料馆(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)馆长(主任)、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总负责人孙向辉,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,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、“青葱计划”发起人李少红导演,知名演员、坏兔子影业创始人、电影《脐带》监制姚晨,编剧康春雷,中影股份制片分公司副经理陶鹃瑜,导演、编剧田波,导演、编剧、演员李珏,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、研究员左衡等电影人齐聚一堂,结合各自的实践和研究经验对国产艺术电影发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。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融媒体中心主任、《当代电影》杂志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主持研讨。


与会专家认为,推动艺术影片高质量发展,需要扶持青年导演,培养电影创作新生力量;电影创作者也要更多关注现实,让作品在观众中产生共情共振。此外,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,为艺术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。


01

专线发行盘活市场存量

艺术电影更需精准触达


近年来,随着银幕数量的不断攀升和电影市场的逐渐成熟,艺术电影也从过去单一的小规模影展放映,发展成为全线放映、专线上映、影展展映相结合的立体化发行渠道。截至2023年5月,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已经走过了整整80个月的发展历程。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,全国艺联加盟影院从启动时的100家发展到2885家,覆盖全国330个城市中的3473块银幕。



“电影行业的市场‘蛋糕’做大了,为艺术电影留出了更多空间”,尹鸿表示,“原来艺术电影能有二三十万票房,就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,但是近些年艺术电影票房过亿的例子其实也有不少。”在他看来,放映艺术电影的银幕数量增加了,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规模也扩大了,稳步扩大的市场空间为国产艺术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。



市场空间更大了,也对艺术电影的“细分”和“触达”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。左衡认为,艺术电影的宣发,每一部都应该量身定做,这样才能够把理想的观众给“带”出来。“《柳青》我是在资料馆附近的影城看的,那场只有五六个观众,但这五六个观众都是看完字幕才走,观影的过程当中还有人发出了啜泣的声音,非常打动我,我相信还有很多这样的观众,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寻找。”



孙向辉回应到,艺联在发行与《柳青》同样题材的人物传记片《掬水月在手》时,片方和艺联调动所有热爱中国古诗词、上过叶嘉莹老师的课、看过小说的观众观看,在2020年疫情严重、影院停影150多天的情况下,做到了790万元的票房。


但是她也特别提到,目前全国艺联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片源问题,没有足够的优秀影片,“他们选择投到大线,希望获得较高排片和较高收益,不愿意在艺联放映,这其实是一个特别错误的观念,现在大家都在谈供给侧改革,其实就是要求经济结构中所有要素的适配性,也就是适销对路,而艺术电影现在的状态就是适销不对路。”孙向辉希望对观众有独特要求的影片来艺联放映,和艺联加盟的影院、观众形成一种长久的共情。


02

多方合力

发掘艺术电影新人


在电影产业中,艺术电影一直扮演着“探索先锋”的角色。艺术电影中的创新与探索能够推动商业电影的创作提升,艺术影片的创作也能为电影行业保存和培养新生力量。研讨中,对于艺术电影新人的培养和发掘也成为各位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。



李少红是“青葱计划”的发起人,8年来“青葱”的成绩单亮眼,先后有30多位青年导演获电影主管部门的百万扶植金,20多部的电影长篇处女作拍摄完成,6部实现院线公映,3部在网络公映,其中不少在国内外电影节上斩获奖项。


在青年导演的选拔中,李少红树立了原创性、艺术水准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标准,其中原创性最被看重,“艺术电影在很大的程度上担负着电影的发展需求和创新需求。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原创性是最重要的。我们在选择剧本和导演时,会着重观察剧本在思想追求和艺术创造方面是否具有原创性。”李少红说。



姚晨的坏兔子影业先后出品过《送我上青云》《脐带》两部艺术影片,姚晨也两次以监制身份与新导演合作。姚晨坦言,电影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发展离不开新生力量的成长,“发现了优秀的‘苗’,给它培土浇水,让它生长发芽,这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。”



前不久,中影股份宣布将发起“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”首期投资,计划在未来三年内(2023年~2025年)投资30至50部青年电影人的原创电影作品。研讨会上,陶鹃瑜对青年电影人的原创作品寄予厚望,也透露了中影的选片标准:“我们对于好电影评判标准是希望它在艺术上有比较好的水准,在思想表达上有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,从创作方法上能够创新,并能够跟观众取得最大程度的共鸣,获得观众的认可。”



03

了解观众 真诚合作

青年创作者分享创作心得


在研讨中,多位青年创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。



田波是电影《柳青》的编剧和导演,他坦言创作者在投身创作的同时,也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观众和市场:“让我们的电影、我们的情怀、我们的艺术、我们的独特故事走进更广大的普通观众,让他们也能够看到。”



由李珏编剧、导演的首部影片《洋子的困惑》即将在本次展映中和第一批观众见面,她认为选择好创作的合作伙伴对青年电影人来说很重要。《洋子的困惑》剧组中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很年轻,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,“我们能够相互理解,我觉得他们注入了很多对于艺术的新鲜想法,帮助我很顺利地完成了我的处女作,我在拍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习和提高。”



康春雷是《永安镇故事集》的编剧,他现场分享了和导演魏书钧的合作。他建议创作者要坦诚面对内心的想法以及合作伙伴的意见,把创作放到个人前面,“秉持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来进行创作,是我们达成的最大默契。”



CONTACT US

联系我们


转载授权 | 3117342843(微信)

商务合作 | 3117342843(微信)

投稿邮箱 | zgdybxmt@qq.com


MORE NEWS

往期推荐


©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

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

欢迎分享至朋友圈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